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2章 不要迷信权威

作者:狸猫换银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厨房里,陈凡站在灶前,看到大锅烧热冒烟,便放点油,下姜丝、葱头,等香气扑鼻,再将一筲箕小杂鱼倒进锅里,接着伴着滋滋声不停翻炒。

    刘丹和黄鹂站在灶台旁目瞪口呆,旁边的四个女生更不用说,早已眼睛都看直了。

    杨梅侧着脑袋小声问姐姐,“鱼肉都炒散了,还能吃吗?”

    杨菊脸色有些纠结,“以前也没见过他做鱼冻,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做法吧。”

    要说陈老师不会做鱼冻,她们绝对是不信的。

    可是把鱼炒成这个样子,也确实是意想不到。

    难道是把肉和刺都煮烂了,然后混着汤一起冻成鱼冻?

    那小鱼刺多麻烦啊!

    陈凡瞟了她们一眼,一本正经地说道,“这道菜,叫做烂炒杂鱼,取的就是一个烂字,所以一定要把鱼炒烂,不烂不好吃。”

    跟着他学习厨艺的刘丹和黄鹂虽然不明白,可还是连连点头,表示记在心里。

    看到她们的样子,陈老师却摇头不已,“你们呀你们,今天就给你们上一课。”

    见6个女生都打起精神,陈凡将锅铲递给黄鹂,“继续翻炒。”

    随后示意刘丹跟其他人站成一排,背着双手在她们面前踱步,“知道你们这是什么行为吗?”

    包括正在炒菜的黄鹂在内,6個人一起摇头。

    陈凡哼哼两声,“这就叫迷信权威。还烂炒杂鱼,鱼都炒烂了,锅里全是刺,还怎么吃?故意卡喉咙啊?”

    6个人一起傻眼,不是你说的烂炒杂鱼吗?

    陈凡瞪了她们一眼,“说你们你们还不服气,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说地球是方的、太阳是冷的,外面下的不是雪是雨,你们信不信?”

    杨菊眼睛狂眨,转头看着锅里,“那这锅鱼是干什么的?”

    陈凡走到刘丹面前,“伱说。”

    刘丹愁眉苦脸地想了想,突然两眼放光,举起手说道,“我知道,做给八两吃的。”

    八两就是陈凡给姜甜甜准备的猫,打算过两天给她送过去,正好和半斤作伴。

    陈凡却两眼一翻,“做猫食还用得着我亲自出手?”

    黄莺眼珠一转,立刻举起手,“我知道了,是要做鱼冻。”

    陈凡倒退两步,对着她咧嘴直笑,“你可真聪明。”

    然后脸色一板,瞪着她说道,“一开始我就说了做鱼冻,还用得着你说?”

    黄莺噘噘嘴,果断低下脑袋。

    其他人也噤若寒蝉,表示怕怕。

    这时正在翻炒的黄鹂,看着锅里的渣滓若有所思,“难道是为了吊鱼汤?”

    陈凡猛地转过身看着她,顿了两秒,才笑着问道,“继续。”

    黄鹂缩了缩脖子,怯生生地说道,“我就是闻着越来越香,如果这时候下开水,鱼汤一定很鲜。”

    陈凡点点头,“那还不下开水。”

    黄鹂赶紧“哦”了一声,从旁边的大锅里舀了几瓢水加到鱼锅里,不一会儿,汤汁便肉眼可见地变成乳白色。

    陈凡看着鱼汤开始沸腾,这才背着手说道,“我知道小梅、小鹂、小璐你们几个学习成绩不好,队长他们才让你们过来,就是希望能学点手艺,以后也好有个立身之本。

    如果你们只是想当个普普通通的酿酒师傅、厨师、裁缝,那只要勤加苦练,差不多也能挣个养家糊口的钱。

    但是,这百行千业,如果想往深、往精了做,做成大酿酒师、大厨师、大裁缝师傅,就需要不断的学习、钻研,积累自己的知识底蕴。”

    被点名的三个女生忍不住相视一眼,默默低下头。

    她们心里想着,我们就是想学一门手艺就完了啊,没想过要做深、做精。

    可是都不敢说。

    陈凡可不知道这三个小丫头的想法,指了指锅里沸腾的白汤,对着黄鹂说道,“你知道为什么鱼汤会变成鱼冻吗?”

    黄鹂歪着头想了想,小声说道,“因为天气冷?”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天气冷是一方面,可为什么青菜豆腐汤就不会冻起来?”

    黄鹂两眼茫然,这个没想过啊。

    她求助的目光投向姐姐,救命啊!

    黄莺也在努力思索,她很想说是鱼的原因,可是又担心陈老师问为什么。

    她哪里知道那么多为什么啊?!

    没等到回答,陈凡也不意外,继而说道,“鱼汤之所以会变成鱼冻,是因为鱼皮中的胶原蛋白融化进汤水中,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凝固现象,……”

    陈凡叭叭叭一通解释,旁边6个人却听得云山雾绕。

    胶原蛋白是啥东西,完全不懂啊。

    最后,陈凡指着鱼汤说道,“所以,知道了原理,就可以对鱼冻这道菜做出创新,而不是只能和以前一样,先做出一碗带汤的鱼,吃掉鱼之后,剩下的汤放一夜,第二天就可以吃鱼冻。

    这样的鱼冻不是不好吃,但是充其量只能算家常菜,而且还是剩菜,身为一名专业的厨师,把剩菜端上桌,就不太好了,哪怕这道菜一开始你就没动过,也挡不住别人这么想。

    可是用全新的方法来做这道鱼冻,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他说着又指了指黄莺等人,“和迷信权威一样,如果不懂变通,那就只能陷入固定思维,找不到新的出口,不管你们是学文的还是学理工的,都是非常致命的缺陷。”

    黄莺几人赶紧点头,大气都不敢喘。

    不过所有人心里都没有意见,她们都看出来了,陈老师这是在教她们道理呢。

    别说,这种教学方式,她们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

    嗯,顺便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做鱼冻。

    随后陈凡往汤里加了调味料,让黄鹂拿来一只大陶锅,有脸盆大的那种,再在上面搁一只干净的筲箕,又往筲箕里面铺了两层纱布。

    这才拿起大水瓢,连汤带鱼舀起来,慢慢倒在纱布上。

    杂鱼的鱼肉鱼刺都被隔离在纱布上,乳白色的汤汁迅速下渗,落进陶锅里。

    等整锅鱼汤舀完,陈凡便拍拍手,“小鹂,把杂鱼收拢一下,给八两当猫粮。”

    旁边刘丹:还说不是给八两吃的!

    那锅鱼汤,自然有人盖上端到碗柜里放好,等着明天吃。

    这时黄莺眼珠微转,对着陈凡打了声招呼,“陈老师我回去一下。”

    说完就往外跑。

    陈凡走到门口,看着她的背影喊道,“干什么去?”

    黄莺头也不回地往坡下面跑去,“我回家也做这种鱼冻。”

    陈凡看见她的背影消失在坡下,旁边杨菊和刘丹也蠢蠢欲动,不禁摇了摇头,对着黄鹂叹道,“你姐惨了。”

    黄鹂正端着杂鱼碗准备去喂猫,闻言不禁一愣,“啊?”

    陈凡撇撇嘴,“用这种方法做鱼冻,两斤小杂鱼就废了,只能喂猫,喂狗都怕卡喉咙。咱们是看不上这两斤小杂鱼,可你觉得,你爸妈看不看得上?”

    听到这话,黄鹂寒毛都炸了起来,将杂鱼碗往刘璐手里一塞,撒腿就跑出去,“姐、姐,不能炒啊……”

    陈凡晃晃脑袋,希望她能追得上吧。

    随后看向似乎心有余悸的杨菊,“今天捕鱼,什么时候挖藕?”

    杨菊回过神来,想了想说道,“今天肯定来不及了,多半是明天吧。”

    顿了一下,她抬起头笑道,“你要是想吃新藕了,很简单啊,待会儿我回去跟我爸说一声,明天就安排几个人先挖点藕出来。反正都是要挖的,早两天、晚两天也没什么区别。”

    卢家湾的池塘不仅养鱼,在池塘边上,还会种一圈莲藕,只不过为了不影响鱼的生长,莲藕种得不多,也只限于池塘边上。

    每年干塘捕鱼之后,紧接着就会开始挖藕。

    陈凡也想看挖藕,可是明天去吃席,然后要送安全去地委坐船,……,算了等以后吧。

    ……

    第二天中午,大队部院子里高朋满座,除了考上大学的学子,还有他们的父母、小队的队长也都过来作陪观礼,此外便是受邀来参加升学宴的主管教育的学区委员和外地知青。

    本来外地知青有三十多个有希望被录取,可是这一波基本上都是首批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大学,要么是重点大学,要么是知名本科院校,所以只有13个人受邀过来,其他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人都不好意思来参加。

    即便是被后面批次录取了,心里头也觉得低人一等,实在是没脸啊。

    安全怎么劝也没办法,只能带着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过来赴宴。

    杨书记也很照顾他们,知道他们跟卢家湾其他人不熟,便特意把学习室腾出来,给他们摆了两桌,又安排算是半个自己人的安全作陪,礼行上无可挑剔。

    可是外面大厅热闹欢腾,房间里的知青饭桌上,气氛却没那么热烈。

    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男知青,端着酒杯跟安全碰了一杯,还没说话,便一口闷掉。

    安全上下打量他,“什么情况你?考上本科了还不开心?”

    随后给他夹了一筷子菜,“快吃口菜压压。”

    那人五官挤成一团,强行把酒咽下去,哈出一口长气,却看也不看碗里的菜,只是满脸愁绪,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安全眉头微皱,转头看了看面色各异的其他人,心里似乎猜到了什么,也端起酒一饮而尽,放下筷子、叹了口气,默默掏出烟散了一圈。

    没几秒钟,这里便烟雾袅绕,反倒是刚才还热气腾腾的菜,此时没了多少热气。

    沉默了几秒,安全才抬起头勉强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能考上大学,是好事。”

    他说着又端起酒杯,“来,碰一个。”

    这时大家才强打起精神,端起酒杯乒铃乓啷一阵响,各自抿了口酒。

    放下酒杯,刚才那名知青才抬起头,苦笑着说道,“来这里好些年,插队3年,好不容易等到机会调职,到公社做了干事,也就熄了回城的心思。

    然后是结婚、生孩子,现在我都29了,转过年就30,老了(liao)老了,没想到竟然考上了大学,又能回城了!”

    他抬手抽了口烟,转头看了一眼众人,脸上说不出是哭还是笑,“这个机会,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的,可是我走了,老婆孩子怎么办?”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是满脸苦笑。

    南湖公社的外地知青不多,这么多年下来,来的来、走的走,剩下的也就30多个人,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在这里安家扎根,这一次考试,无论男女,也都全部报名参加。

    不管是心里憋着一口气、想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还是拼死一搏、决不放弃回城的机会,总而言之,他们都走进了考场。

    可是等结果下来,成绩出乎意料的好,这些人反倒都迷茫了。

    结了婚,有了老婆或老公,也有了孩子,只要不是绝情寡义的人,心里就不可能没有牵挂。

    那么为了家庭不走?

    不可能!

    没有机会也就罢了,既然有了机会,而且还是前途无限光明的大学生,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人会放过。

    就比如那些支援三线工厂的,他们不也是丢下家庭跑去深山老林?很多人确实是出自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想着为建设国家出把力。

    可是也绝对不会缺少冲着刷资历、镀金才报名去的人。

    为了事业、前途,家庭也只能往后靠!

    那干脆一走了之?

    良心过不去啊!

    所以刚才他们一个个进院子的时候,还是欢声笑语,等这里没了外人,便都再也笑不出来。

    一个知青对着安全说道,“以前就羡慕你们两口子,都是知青,而且上海和杭州离得不远,也算是半个老乡,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志趣相投’。

    现在就更羡慕了,两口子一起参加高考,一起考上重点大学,可以双宿双飞。”

    他说着摇摇头,拿起酒瓶倒酒,苦笑道,“我就不行了,老婆只有初小学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想带她参加高考都不可能。”

    旁边一人迟疑了一下,看着他说道,“你爱人她支持你上大学吗?”

    不等他回答,另一人又说道,“你老丈人可是红星大队的副大队长,如果他不答应,只怕你去学校报到没那么顺利。”

    那人轻轻摇头,抬起头看了一圈众人,轻声说道,“我老婆还是挺支持的,说家里有她,不用我管,我老丈人本来不乐意,但是我老婆找他谈了一下,他也就同意了。”

    说着突然笑了笑,“这两天还在到处炫耀,说家里出了个大学生。”

    安全看着他笑道,“那挺好的啊,你还在担心什么呢?”

    那人又苦笑着摇了摇头,却没有再说话。

    他心里想的却是远在上海的父母,如果自己上了大学,父母还会认这个儿媳妇吗?

    另一张桌子上,丁茜一手托着下巴,脸色满是无奈,“亚楠,还是你们家好啊,两口子都是知青,还都是上海的,咱们这里有一个算一个,也就安哥家的情况跟你差不多了。”

    吕亚楠给她夹了一筷子菜,安慰道,“你也别太担心,你自己不也说了吗,只是你公婆不同意,你老公还是支持你的。”

    随即又笑道,“咱们这里就属你的学校最好,那可是同济大学啊!你要是不去,得多可惜!”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可是,却又不知从何劝起。

    她们的情况也差不多,考上了好大学,却又要面临家庭这道坎。

    人生的路啊,怎么就这么难呢?

    陈凡不知道隔着一堵墙的屋子里正愁云密布,他满脸无语地看着张文良,“不就是个鱼冻吗,回头等你们队捕鱼的时候,自己做一碗不就行了,犯得着下手抢?”

    张文良不以为意,美滋滋地将最后一块鱼冻放进嘴里,“鲜、真鲜,好吃!”

    他还是第一次吃没有鱼的鱼冻,而且颜色还是奶白色的,刚开始看着,觉得一点食欲都没有,不过想着好歹是陈大厨特意带来的,味道应该差不到哪里去,便给面子地尝了一块。

    这一尝不得了。

    等他吃完第二块,那碗里竟然只剩最后一块了,便赶紧下筷子戳走。

    至于其他的,自然是进了杨书记他们的嘴里,可是他也不敢多说,便只能给陈凡一个眼神,好像是在说,你怎么只说我、不说他们呢?

    陈凡眯着眼睛,我也不敢啊!

    大队领导都在这张桌子上,同桌的还有学区委员,有外人在,当然要低调一点。

    吃饭的时候,不断有人过来给他敬酒,就算他酒量好,也经不住这么灌。

    等酒过三巡,便抽空往旁边的学习室跑去,刚推开门,一股浓烟就喷了出来。

    吓得他退了两步,好家伙,这是失火了么?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