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7章 明争暗斗

作者:断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洪洞县城北有一座寺庙,人称广济寺,寺庙的旁边有一颗老槐树非常粗大,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好多喜鹊在上面搭了窝窝。

    百姓们就是在这里集合的,好多官员在这儿造册。

    每个人的名字都在名册上,谁也跑不掉,而且安排了落户的地点。

    这群人不是随便离开的,都按照姓氏安排要去的地方。

    瞧着下面人山人海,那些喜鹊们也感到不安,纷纷嘎嘎乱叫,扑扑棱棱飞出去老远。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底下迁民的故事。

    百姓们终于离开了,恋恋不舍,每个人都含着伤心的眼泪拉儿携女,有的全家搬走。

    他们一步一回头,瞧着老槐树哭泣,队伍拉出去老长。

    因为担心有人半路逃走,所以安排了官兵押送,那些官兵就用绳子将所有人的手捆绑了,连成一串。

    手脚被困,拉屎撒尿就成为了大问题,所以只要有人想拉屎撒尿就跟官兵报告。

    “报告老爷!帮我解手,小的要撒尿……。”

    “报告老爷,帮我解手,小的要拉屎。”

    “官爷,解手,我要如厕。”

    “解手,俺要嘘嘘……。”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解手一词流传了下来,在以后的几百年里,只要有人上厕所,统统称解手。

    有的百姓被安排的地方远,从山西过来穿过河南河北要到山东去,中间绵延千里,足足要走几个月。

    几个月的时间手脚得不到解放,就习惯成为了自然,再后来他们就形成了背着手走路的习惯。

    直到21世纪,那些喜欢背着手走路的,祖先大多都是山西省洪洞县出来的。

    关于大迁民的故事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只要在花名册上的人离开前必须要在右脚的小拇指上划一刀,做个记号,方便辨认。

    而且这个小型的刀口还能遗传,大人的脚趾上有刀口的痕迹,生出的儿子跟孙子小脚趾上也会留下这个痕迹。

    因此,21世纪的人只要脱下鞋子,瞧瞧自己的小脚趾上有没有刀口痕迹,就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不是山西省洪洞县过来的。

    所以,百姓们在离开的时候留下了很多歌谣。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喜鹊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指验甲形……。”

    这首歌谣几百年后仍旧在被好多人传唱,山西大槐树也成为了亿万国人难以割舍的根……。

    总之,大迁民的运动就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批大批的百姓从山西被赶出来,到河南河北跟山东江西一带落户,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从洪武年间开始,一直到朱棣登基永乐年间,五十多年的时间前前后后经历过八次大迁民。

    陈浩跟马有财管理的是第一批。

    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就把一批百姓留下将最好的土地给他们,还分给他们粮食跟种子以及农具,让他们在这儿生恨。

    所以好多村子里都是一个姓,比如朱家村,马家村,王家村,赵庄,李庄等等等……。

    那些落户以后的百姓也有新的知县跟知府管理,同样登记造册。

    一旦有人逃走再回到山西,只要脱下脚趾一看,很快就会被遣送回来。

    洪洞县的老槐树是一个标致,再后来的几百年老槐树死了,根也枯了,战乱的年代还曾经被人焚毁过。

    但是后来又从这颗槐树的根部长出了好多小树,照样枝叶繁茂。

    21世纪,这儿成为了老槐树公园,供后人瞻仰。

    华北的人永远记得他们的祖先是从这棵大树下离开的,这儿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根……。

    第一次大迁民整整进行了半年多才平息下来,洪武四年的冬天,陈浩终于再次回到了南京。

    走进南京的第一天,没有回府他就气势汹汹冲进了李善长的家。

    他进门劈头就问:“老李,宝珠呢?你把宝珠弄哪儿去了?”

    他非常生气,知道李善长又把孙女藏起来了,至于藏在了哪儿,没人告诉过他。

    李善长微微一笑:“陈大人,您这是干啥?”

    “我要我媳妇!老子知道宝珠没死,你把她给我交出来!”

    李善长说:“陈浩!你狗曰的还有脸说?老子还想问你呢?你把我孙女弄哪儿去了?”

    “你明知故问,少给我打哈哈,快说!不然老子不放过你!!”

    “混蛋!宝珠是被谁害惨的?害她一次不够,还想害她一辈子?不知道……!!”老头子同样生气了,根本不理他。

    陈浩的语气缓和下来说:“李大人,我求求你把宝珠还给我行不行?我要赎罪,我要报偿她!”

    “你怎么报偿?用什么赎罪?她已经成为了残废,容貌也毁了!!什么也给不了你,你也给不了她!!”

    “可她是我媳妇!!”

    “她不是你媳妇!你们俩没有成过亲,没有拜过堂,什么都不是!如果你真对她好就放过她,让她好好活一辈子,算我求你了行吗?”

    李善长的心里也很难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全都是命。

    既然话说到这种地步,陈浩也沉默了。

    他想尽一份力照顾女孩,但女人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晚上回到家他的心里还很难过,茶不思饭不想。

    玉环帮他端来了饭菜,说:“老公!要不然我帮你找吧,宝珠应该走不远,我至少知道李善长七八处宅子的位置……。”

    陈浩却摇摇头:“算了,我不想再打扰她了,缘分至此,无计奈何……。”

    深夜,男人躺下,女人也躺下,玉环抱上了男人不断亲他,摸他。

    陈浩已经好久没回来过了,小别胜新婚,四个媳妇独守空房,但他每次回来第一个宠幸的就是玉环。

    很快男人也来了兴趣,两口子刚刚要开始,忽然不好了。外面有人敲门。

    砰砰砰……。

    “开门!快开门!!我有事情找陈大人!!”因为敲门的声音大,吓得陈浩两口子赶紧停止了动作。

    大户人家院子里都有门房,门房里的门卫也听到了动静,立刻过来开门。

    仔细一瞅认识,竟然是汤和。

    此刻的汤和已经从北元的战场上回来了,朱重八开始建国,前线能调的都调了回来。

    再说前线根本没有了战事,边境线也划分了,朱重八的人马没有直逼蒙古的国境。

    门房吓一跳,立刻点头哈腰问:“国公爷,三更半夜您怎么来了?”

    “陈大人在不在?”

    “在!正在跟大夫人安寝。”

    “好,我去见他……!”汤和心急如焚,迫不及待来见陈浩。

    来到陈浩的卧室门口,他门也没敲,一头就冲了进去。

    当时,玉环跟男人正在穿衣服,猛地瞧见汤和进门,女人吓得嗷一声出溜进了棉被,外面只露出一个小脑袋。

    “汤和你干啥?混蛋!出去……!”女人尖叫了一声。

    但汤和没搭理她,反而上去拉了陈浩:“哥!大事不好了,朝廷出大事了!!”

    陈浩抬手一甩将他甩开了,怒道:“出个屁事儿!到底咋了?你他娘的咋这么没礼貌?招呼也不打一声就闯进老子的屋,是不是想看你嫂子光身子啊?”

    陈浩喜欢开玩笑,他跟汤和的关系太好了,两个人是过命的交情。

    在玉环的面前汤和是小叔子,小叔子看嫂子,没啥了不起的。

    哪知道汤和一本正经道:“哥,快救救刘基!快呀,你不救他,他就死定了!!”

    “不会吧,到底出了啥事儿?”

    “刘基被软禁了,皇上要杀了他……!”

    陈浩闻听大吃一惊:“别着急,慢慢说。”

    说完,他把汤和拉进书房,听他慢慢道来。

    刘基真的出事儿了,坏在了那张贱嘴上。

    对付他的人是李善长。

    其实陈浩离开不到一年,大明朝的朝堂里一点也不安静。

    随着大明建国的开始,新的矛盾也孕育而生。

    朝廷里出现了两大派,第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第二个是以刘基为首的浙东派。

    淮西派大部分都是江淮的人,在朝廷里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浙东派大部分人都是江浙一带的官员,同样是另一股庞大的势力。

    这两派早就明争暗斗很久了,都想得到朱重八的重用。

    朱重八因为是安徽人,当然跟淮西派站在了一个队伍里,所以非常宠幸李善长。

    别管咋说,刘基都是外来人,这小子太聪明,根本不尿他这个皇帝,就尿陈浩。

    也就是说,不参加派系的陈浩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划进了浙东派。

    朝廷里的派系大多是明和暗不和,你用你的人,我用我的人。

    整个大明朝刚刚创立就被这两个派系给瓜分了。

    刘基倒霉的原因是因为李善长手下一个爱将。

    那个爱将名字叫李彬,因为屡立战功骄纵跋扈,在朝廷里非常嘚瑟。

    这还不算,他欺男霸女,鱼肉乡里,无恶不作,竟然在南京城天子脚下强抢民女,把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弄回家糟践了。

    小姑娘的父母不干,于是就告状,一封状纸将李彬告到了知府衙门。

    南京城的知府一瞅告的是丞相李善长的爱将,不敢下手了,干脆将案宗直接送到了刘基哪儿。

    刘基作难了,按照大明律法,李彬应该凌迟处死。

    大明朝初期,法律是很严的。

    留着李彬,他一定会变本加厉为祸乡里,杀掉他又会得罪李善长。

    咋办嘞?于是刘基告诉那知府先把李彬抓起来,有机会再杀掉他。

    就这样李彬被抓住了,关在知府衙门。

    那个知府也是浙东派的人,跟刘基穿一条裤子。

    爱将被抓,李善长为了把他救出来,于是亲自上门求情。

    刘基却说:“不行!这个人太坏了。不杀他怎么对得起受辱的民女,知道窦娥冤吗?听说过六月雪吗?这种案子绝对不能在咱们大明朝重演……。”

    李善长的面子被驳回,立刻怒道:“这么说你不给我面子了?”

    “不是不给你面子,我是按照国法从事。”

    李善长说:“好,你的话我记下了,咱们走着瞧……。”

    就这样大明初期的明争暗斗终于开始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刘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