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5章 巍巍大秦(下)

作者:江中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始皇帝的话音方落,章台门前的广场上那十几万军民跪倒在地一边叩拜一边齐声高呼,那声音犹如海啸般惊天动地。群臣和参加观礼的黔首们发出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嘟嘟嘟嘟!

    上千只号角一同吹响,激动的臣民们立刻安静下来。在笔直宽阔的章台街尽头,三百大秦精骑组成一个方阵簇拥着一面秦字战旗缓缓走来。

    在战旗的前面三匹骏马并驾齐驱,马上端坐三位将军,最中间的是须发皆白的大秦军中宿将武成侯王翦。位于王翦右边也就是靠近章台门观礼台一侧的是大秦武安君、雍候白宣。位于王翦左侧的是大庶长蒙武。这三人代表的是大秦将门世家中的三个最强家族,是所有大秦将士们须仰视的存在,也是嬴政仪仗的中坚力量。

    三人的排列顺序不是按照官职品级,若是按照官职品级那么位于中间的应该是白宣,所以这个顺序是刻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褒奖在灭六国中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王氏一族。而靠右这个位置当仁不让的属于白宣,白家虽然只靠白宣一人支撑,但谁也不敢轻视白家,白宣一人足可以抵过所有的大秦将门世家。且先不说白宣自己的功劳,单说白宣的祖父,那位从普通士卒一步步成为不败战神的武安君白起,他一人的歼敌战绩就比战国末期列国将军歼敌数量的总和还要多。和白起同时代的王翦、蒙骜、杨端和等大将都不敢望其项背。

    如今白家的当家人是白宣,他的战绩更加惊人,从函谷关之战、大破合纵伐秦、驱匈奴、败东胡,灭六国,歼敌战绩应将超过了他的祖父白起,当之无愧的成为大秦当代的不败战神。所以,白宣出于这个位置上不仅没人觉得不妥反而都觉他是高风亮节,让出了中间的位置。

    至于蒙武,虽然战绩无法和白宣、王翦相提并论,但蒙家世代为大秦镇守北疆,一代代蒙氏子弟用鲜血换来了大秦腹地的安宁,让大秦能够不受干扰的东出崤函争霸天下,如此大功绝对有资格处于这个位置上。

    十几万观礼的君臣默默注视着并驾齐驱的三位将军,默默注视着他们身后那面迎风飘扬的秦字战旗。这面战旗并不光鲜,甚至还很破烂。旗面上千疮百孔,除此之外还有一块接一块的斑驳。当这面战旗来到观礼的百姓身边时,不少白发老兵将右拳狠狠击打在胸前,更有不少解甲的猛士忍不住泪雨滂沱。

    这面战旗是函谷关大战时秦军主将蒙骜所用的帅旗,这面战旗跟着蒙骜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无数的利箭穿透了它。保护这面战旗的掌旗官前后战死十二位,那旗面上的斑驳不是污迹,而是十二位大秦勇士的热血。

    函谷关大战时,嬴政的父亲大秦庄襄王子楚还在位,这面战旗就是庄襄王子楚亲手授予蒙骜的,而那时候白宣还只是个小小的副将。但这个小小的副将却承担起了抗击列国攻秦的重任,并成功地在函谷关前歼灭了数十万联军,联军统帅信陵君魏无忌兵败自刎。那是大秦庄襄王世代的首战,这一战威震天下,诸侯慑服不敢正视大秦,不仅为大秦在中原争取到了一块战略前进基地,也为后来扫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此,在这个庄严神圣的时刻,白宣请出了这面战旗作为大典的引导旗。见到这面战旗的参加过函谷之战的老兵,怎会不想起当年那惨烈战况,怎会不想起战胜时的荣耀,又怎能不为逝去的战友而流泪。

    白宣、王翦、蒙武率领三百精骑来到章台门前勒住战马。三人齐刷刷抽出长剑擎在手中,他们身后的秦字战旗唰的由竖直变为斜指前方。

    白宣:“臣白宣启奏吾皇,阅兵大典准备完毕,请吾皇校阅!”

    唰,三位将军手中长剑猛的劈向斜下方。

    十几万黔首齐声呐喊:“请吾皇校阅!”

    咚咚咚咚!

    近千面战鼓一起擂响,嬴政猛地站起身吼道:“赵高,为朕皮甲!”

    赵高和黄崆赶紧为嬴政换上铠甲,当黄崆为嬴政摘下冕冠准备为他戴上战盔的时候被嬴政一手挡开。

    “朕的将士都没有戴战盔,朕自然也不能戴!大兄,你给了朕一个惊喜,做得好!赵高速速备马!”

    赵高:“陛下,车已备好。”

    嬴政:“谁说朕要坐车,朕要骑马,骑马!”

    赵高:“是是是,臣这就准备。”

    身披铠甲腰佩定秦剑肩披黑色披风的嬴政骑在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上,在三百黑卫的簇拥下奔出章台门来到章台街上。刹那之间,章台街上又是一片山呼海啸。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即便是皇帝校阅三军也是不能走在最前面的,这不是礼节问题而是出于安全考虑。所以,白宣、王翦和蒙武走在嬴政的前面,而嬴政则被三百黑尾左右围住,那面战旗紧紧跟在嬴政身后。

    大秦帝国的皇帝不仅是天子是君主更是三军统帅,皇帝来到军中,所处的位置必须是帅旗之前的位置。

    在山呼海啸声中,嬴政纵马奔向章台街尽头,在那里三万大秦将士早已列队整装等待大秦皇帝秦军统帅的校阅。

    章台街尽头,三万秦军衣甲鲜明戈矛雪亮,大秦三军按照步军在前、车兵在中,骑兵在后的顺序列阵,庞大的阵型如刀裁斧剁一般横平竖直,受阅将士人如龙马如虎,一个个精神百倍。

    从当先的秦字大纛之后依次是大秦咸阳卫戍、大秦白狼营、大秦常山营、大秦关山营、镇北军步军、镇北军骑兵、旄头骑等大秦功勋部队。率领这些部队的军官有魏缭、赢贲、蒙毅、蒙恬、王贲、王离、白震、白庆、李信、章邯等人。而太子扶苏就在最前面的那面秦字大纛之旁。

    扶苏拔剑高喊:“参见吾皇!”

    众将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嬴政:“秦军威武!大秦万胜!”

    众将士:“吾皇威武!大秦万胜!”

    嬴政看着眼前一排排一列列的大秦猛士,他从将士们铠甲上的丝绦云节上可以看出,所有受阅将士都是有军功爵位的,军职最低的也是屯长。

    没办法,大秦的军队数量庞大,有功将士多如牛毛,而参见校阅的只有区区三万人,那自然要优中选优,而且还必须是每只功勋部队都有代表参加才行。看着这些威武雄壮的将士,嬴政心里越看越喜欢,兴奋之余他也就忘了白宣的叮嘱,于是嬴政走几步就大喊秦军威武,大秦万胜。将士们自然也要大吼吾皇威武,大秦万胜回应。如此一来,大秦帝国的皇帝和他最信任的将士们扯开嗓子对吼。统帅和士兵们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受阅将士们开始忘情的呐喊流泪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者他们统率大秦帝国的皇帝陛下。

    当嬴政校阅完毕返回章台门上的时候,他的嗓子都沙哑了,不过他的精神却异常的好。

    段玲珑:“陛下快喝扣这个。”

    嬴政接过杯子一口灌进去,等喝下去之后嬴政顿觉原本有些疼的嗓子瞬间舒服了,喉咙里一片清凉。

    嬴政:“这是什么如此神奇,这个青果是什么?”

    段玲珑:“这是紫烟那丫头给你准备的,这果子叫胖大海,专门保护嗓子的。”

    嬴政回头看看身后只见紫烟正跟阴嫚大眼瞪小眼,姐俩的小手紧紧纠缠在一起,看样子似乎是在抢什么。嬴政嘿嘿一笑问段玲珑:“那俩丫头抢啥呢?”

    段玲珑抿嘴一乐说:“千紫花。”

    嬴政:“把你珍藏都给她俩,一家一半不偏不向。”

    段玲珑:“还说不偏不向,臣妾连一朵都没有了。”

    嬴政:“有大兄在,几朵千紫花算得了什么!”

    王绾:“大王,吉时将至,三军列队完毕,大典可否开始?”

    嬴政:“开始!”

    嘟嘟嘟嘟嘟!咚咚咚咚!鼓号齐鸣惊天动地,随后是一片寂静。

    轰轰轰轰,观礼的黔首们突然感到脚下的土地似乎在震颤,当他们扭头看向章台街尽头时,顿时发出了欢呼。

    只见在太子扶苏的引领下,秦字大纛迎风招展猎猎作响缓缓走进,在大纛之后是一个接一个的不步军方队。刀盾兵、戈矛兵、跳荡兵、陷阵士、弩手。各个兵种组成一到两个方阵,所有将士挺胸抬头迈着整齐的步伐大步走来。

    巨大的盾牌上用红色描绘着狰狞的饕餮纹,一排排的盾兵举着半人高的打盾起步走过,犹如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盾墙在推进。

    长剑在手的跳荡兵一排接一排经过章台门时,随着一声号令,将士们利索的将手中长剑向下斜劈,这漂亮威武而整齐划一的动作立刻引来漫天的喝彩声。

    戈矛方阵最好看,因为大秦的戈矛长度超过一丈,也就是大约三米多长,戈矛兵双手举着直立的戈矛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森林在移动。受阅部队的戈矛全在顶部缠上了一块长度一致的红绸,当大军移动红绸随风飞舞那场景说不出的壮观。

    大秦的弩手排着整齐的队列走来,每个弩手都将秦弩端在胸前,秦弩头部斜指左侧,当然这些秦弩上是没有弩箭的,受阅弩手也没有像战时一样佩戴箭囊。不过,在白宣看来弩手的方队跟现代阅兵的方队最为接近,因为弩手们端着秦弩的姿势真的和现代士兵端着枪的姿势一样。

    弩手之后是重装步卒陷阵士的方队,全身披着重甲右肩上扛着巨大的斩马剑的陷阵士,是这个时代的步兵之王。凡是能成为陷阵士的士卒无一不是身高体壮,臂力过人的雄壮之士。在战场上,陷阵士一剑劈出人马皆碎,威力无匹。

    这些步军方队缓缓推进,从侧面看去每一排就好像是一个人在行进一样。那种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气势让所有人折服气。这新颖的阅兵方式也直接把全场气氛推向了巅峰。

    咸阳的百姓对子弟兵再熟悉不过,但是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众多子弟兵汇聚在一起大步行进的场景,震撼,只有震撼。咸阳百姓们疯狂了,他们为这些子弟兵疯狂的合彩呐喊。观礼台上那些各郡县来的名流士绅被眼前这一幕震惊了,他们从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这场景是那么的壮观,那样的震撼人心。这些名流士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事先安排在周围的黑冰台的人一点不差的记录下来。

    在步军方阵之后,战车一辆接一辆的驶来。这不是普通的战车,而是一辆辆安装了小型弩炮还有攻城弩、一窝蜂的改良战车,可以说是一只机动性非常高的远程攻击部队,有了这支部队秦军在长途奔袭之后可以迅速投入到攻城战斗之中。驾御战车的御手神情专注,将下巴颏微微翘起。他们胳膊向前平伸,张弛有度地握住战马的缰绳,显出训练有素的勃勃英姿。他们戴着板状的牛皮帽子,铠甲比普通士卒的更精致一些,相应的爵位自然更高。

    在驭手的操控下,战车的车轮碾压着坚硬的石板路面,发出闷沉沉的咯咯声响。所有受阅将士们所持的兵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一道道慑人的寒光。

    最后出场的就是大秦的骄傲,威震天下的大秦骑兵。骑士们右手竖起骑枪左手控马抬头挺胸侧脸注视着章台门上的大秦皇帝。

    骑兵的方队按照马的眼色组成,青色的、白色的、灰色的、棕色花色的战马,一队接一队地通过章台门,每一个方队都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王绾:“陛下,我大秦能拥有一支如此庞大、精锐无比的雄师,大秦江山将传至万年、万万年!臣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

    嬴政哈哈大笑,此时他兴奋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对将士们满意极了,他觉得任何语言都无法用来赞美大秦将士的威武雄壮,所以他只是笑不表态。

    当最后一队骑兵离开章台门之后,广场上猛然响起了乐声,紧跟着,在官员的引领下,十几万黔首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持束束鲜花,不停地摆臂挥舞着,依次通过章台门。

    他们兴高采烈地呼喊口号,欢庆大秦帝国的诞生,欢庆始皇帝的英明统治。通过章台门前的时候,每个黔首都朝城楼上的始皇帝呼喊效忠的口号,并把手中鲜花洒向章台门。许多年老的早已经解甲归田的老兵激动地涌向章台门,他们一边喊着大王一边集体下跪,朝城楼上接连叩响头,全然不管旁边的官员着急地纠正:“莫叫大王,要称呼陛下、吾皇。别叫大王啦!叔哇,您是我亲爹呀。叫陛下!”

    官员们着急也没用,对这些老兵他们是束手无策的,因为这些老兵都是有功勋的。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敬着。嬴政哈哈大笑挥手表示无妨,他很开心,因为有这样的子民有这样的老兵而开心。莫要小看了这些老人,他们代表的是大秦帝国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他们这一代人终于大秦那至少祖孙三代都是效忠大秦的,这才是帝国的基石和根本。叫错了算什么,对这样的百姓他们想怎样就怎样,就得优待才行。

    嬴政的登基大典就在这山呼海啸声中,就在礼乐喧天声中结束了。当嬴政离开章台门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聚集在门口欢呼万岁的人们嬴政笑了。此时灿烂的阳光把章台宫照射的气相庄严富丽堂皇,这景象又迎来一片欢腾。好兆头,这预示着大秦帝国的基业真的会像嬴政说的那样,万世永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