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01章 小鬼难缠

作者:思无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第901章 小鬼难缠

    从并州出发,日夜兼程,大概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算赶到了冀州的上艾。

    接着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翻过太行山,过井陉、石墨,来到了常山国。

    到了这里,张角才算喘口气。

    毕竟常山算是赵云的地盘,朝廷到这个时候都没针对自己的动作,看来真和丁原说的一样,已经无遐顾及自己了。

    接下来,会有一段时间的空窗时间留给自己发展。

    想必这个时候,天下间那些蛰伏的袅雄们,也在埋头积攒实力,等待分食大汉的“尸体”。

    张角本来想休息一晚,接着再一口气赶回冀州。

    从常山国到冀州也得一个月左右的路程。但到这个时候,队伍出了点意外,行程被耽搁下来。

    任红玉病了。

    原本她的身体就有旧伤,上一次替张角受重创,险些死掉。后来经张仲景的调养,虽然身体看着无大碍了,但着实伤到了元气。

    这一路上的颠簸,到了这里,任红玉终于支撑不住,发起了高烧,神志不清。

    这种严格说不是病,而是身体太虚弱,必须休息调养。

    张角就算有治疗术,对任红玉的身体此时也束手无策。

    而且不知是不是以前抢救任红玉时治疗术用得太多,现在对她好似也没什么效果。

    没办法,张角思考再三,决定将主要人手留下照看任红玉和马车队里运送的圣门书籍。

    留下的主要有青翼蝠王、血衣天罗、赵云、會橙宫、张济、张辽,阿勒滋,那五百骑兵,还有近千胡人奴隶,大批的牛羊。

    留下这么多人手,安全方面应该不用担心,可以等任红玉慢慢调养,身体好了再上路。

    而他自己必须立刻赶回巨鹿郡,一刻不能耽搁。

    至于皇子刘协,自然是跟张角一起,这是此次西行洛阳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张角最大的底牌,必须亲自带回黑山太平道。

    除了刘协,张角还点了高顺、贾诩与自己同行。

    虽然贾诩是个文士,但这只老狐狸,张角还是把他放在身边比较放心。

    一番星夜赶路,把贾诩这家伙累得只剩半条命,连大腿内侧都因为日夜骑马,被磨得出血,令贾诩苦不堪言。

    但是任他有千般智计,在张角面前此时也无用武之地,只能咬牙苦捱。

    心中想着是不是张角记着以前自己在颍川拒绝了招揽,所以故意折腾自己?

    又过去半个多月,这一日,张角一行终于来到了冀州高邑。

    从这里,再过五陵,约莫十来天路程,就能赶到巨鹿郡。

    高邑县,又名凤城,大致相当于后世河北石家庄。东汉建武元年,改鄗县为高邑县,并废柏乡侯国入高邑,与房子县都属于常山郡 ,后又并入中山国。

    张角赶到高邑县的时候,刚好天降大雨。

    他记得自己差不多是六月离开洛阳,到现在,已经是深秋,快要入冬的时节。

    这一场雨下来,就算张角能忍,刘协瘦小的身体也不能忍。

    何况随行的还有贾诩这个文人。

    虽然汉末到三国时代,文武没分的那么细,文人里也有能提刀上阵砍人的,但是贾诩显然不数于这一类,他的全部技能点都点在智力上了。

    到得这高邑,远远看到高邑县低矮城墙,贾诩就有些撑不住了。第一次用近乎哀求的声音向张角道:“国师,能不能进县城稍稍休整,就算我这把老骨头能熬住,只怕殿下也……”

    他的眼神看了一眼缩在张角怀里的刘协。

    这个孩间里脸白的跟纸一样,整个人显得没精打彩的,只有一双大眼睛还在努力撑着想要睁大。

    张角手里的油纸伞挡不了全部的风雨,他现在又不能动用星能和气血,湿雨被风裹挟着透进来,早已经把他和刘协的衣服都浸湿了。

    “好吧,我们在高邑县先休息一晚再走。”

    张角伸手摸了摸刘协的脑袋,不由叹了口气。

    系统是真的坑啊,要是能把自己的伤势恢复,以自己原来宗师级别的实力,完全可以带着刘协日行百里。比奔马还快。

    可是现在,老老实实住店休息吧。

    高邑县不是什么重镇,墙城低矮,把守城门的兵士也显得没精打彩的。手里抱着长枪,歪靠在墙门下,一边躲雨,一边探头探脑的张望。

    纷乱的雨幕中,隐隐看到一行人过来。

    那是四匹马,三个大人,一个小孩。

    其中一个矮壮的看着有一把子力气,另外两个,一个是瘦不拉叽的中年文士,一个是个少年郎,看着倒是挺有气派,不过穿着也不是什么绫罗绸缎,相必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在那少年郎怀里,还蜷缩着一个瘦小的孩子。

    这些自然引不起城兵的兴趣,他们的眼睛,全盯在马身上。

    马,可是好东西啊。

    无论在任何时代,马都是重要的运输畜力,甚至是战略物资。

    战马,一匹能值百金。

    如果是上好的百马,甚至是千金难求。

    守门的几名城兵眼光最是毒辣,一看张角一行人穿着普通,又是生面孔,再看他们的马不错,立刻眼睛贼亮。

    “站住!”

    把守大门的城兵一下子来了精神,伸手拦路,声音都提高八度:“从哪里来的?路引呢?”

    张角看了一眼贾诩,这种小事,自然有手下去办。

    以贾诩的精明,早在上路前都把各种可能想好了,哪会留任何漏洞。

    他一边抽着冷气,一边僵硬的翻下马,落地时还趄趔了一下,险些跌倒。

    “嘶,大腿根疼~”贾诩无奈的摇摇头,从随身行囊里拿出几个木牌递了过去。

    这就是东汉的路引,也可以说是东汉时代的身份证,上面刻了姓名籍贯,并且有当地官府认证的印戳。

    有了这个,如果是犯事的逃犯,就很容易被通缉抓捕。

    两名存心想敲下点油水的城兵,一番查看,抓耳挠腮之下,也没瞧出任何破绽,最后只有心怀不甘的把路引还给贾诩。

    “可以放行了吗?”

    贾诩敏锐的察觉对方似乎不怀好意,一边问了一句,一边向高顺看了一眼。

    后者,一声不吭的走上来,塞了一块碎银在城兵的手里,沉声道:“还请行个方便。”

    咦?

    城兵本来想着没借口要钱,没想到对方如此上道,手里掂了掂银子,立刻眉开眼笑:“几位里边请,里面请。”

    “欢迎来到高邑,玩得尽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