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4章 实践方能出真知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事实上却是,好几次,杨司锋差点就要过不去了。他又不是英雄,过不去美人关,是什么丢脸的事么?

    然而,就在他即将擦枪走火之际,李清照都会适时的制止他道:“司锋,咱们不能这样的,在我没有和赵明诚和离之前,咱们之间什么事情都不能发生的,要不然,我们会遭世人唾骂的。”

    杨司锋没有听到别的词,却单单听到了和离两个字,心中不由一愣,宋朝的男女婚姻还有和离这么回事?

    虽然不再问李清照,心中居然还有些期待起来。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会感到惭愧,某些时候,他居然快要忘记了赵巧云的存在了。默念至此,不由暗暗连叫罪过,罪过。

    不过,张叔夜突然提出了这件尴尬的事情,可俊男靓女的在一起,发乎情止于礼的,只怕他也难以阻挡吧。

    不过,他应该相信自己学生的自制力的,应该不会拿自己正治生命开玩笑。一旦他真的和李清照有一腿,那就意味着他的仕途就完蛋了。

    大宋朝的士大夫虽然个个猥琐,他们纳妾送小情人什么的都不是事儿,但若是杨司锋和人家的有夫之姨,还是前丞相的儿媳妇有一腿的话,这些士大夫一定不会答应的。

    所以,张叔夜打算点到为止就好,他应该相信杨司锋听懂了自己的话。

    所以,接下来,张叔夜继续认真的看着杨司锋新写的策论,才匆匆瞄了几行,就忍不住问道:“司锋,你不要骗我,这真的是你自己写的?虽然老夫,这个你所称的宋体字,确实是出自你手,但老夫不相信,这才一个多月不见,你就能有如此大的进步。”

    “老师,这个学生不会骗你,不过是在清照的指点下完成的而己。”杨司锋汗颜道。

    “你小子,果然眼光毒辣啊,李清照为人师长,确实比老夫要强,你能把她挖来当你这啥大宋朝济宁第一学院的校长,简直太得体了,老夫就算自认不差,也断断不能让你有这样大的进步的。不只你小子有福了,你那劳什子的学院的学生们,也会有福了。”

    “哪里,学生跟老师也学了不少的,可能当时正是一个瓶颈吧,遇到清照之后,刚好帮学生度过这个瓶颈罢了,可能真的是侥幸。”杨司锋心虚地答道。

    可能有李清照善为人师的因素在其中,可谁敢说不是因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呢。生活在李清照的身边,哪怕博学如赵明诚也有相形惭愧之感,更何况自觉比赵明诚还不堪的杨司锋了。

    所以,为了打败赵明诚,他也得奋起直追,不能让李清照小看了。至于为何要打败赵明诚,他一时没有想起来。

    “行了,有李清照这样教你,老夫可以放心了,就以你这个水平,只要不出意外,老夫取了你,也不怕有人戳老夫的脊梁骨了。”

    张叔夜满意的点点头,“也是你自己说的要啥劳逸结合,走吧,带老夫去看看你最近的建设成果,可别说你为了科考,把正事都给耽误了哦。你要知道,梁山和齐东现在可不是一个小地方了,朝廷已经算是正式把这里当作一个军县在看待了。老夫去齐东看过了,田丕那小子虽然贵为附马,可人家萧规曹随的,也干得极不错,你要是连他都不如,你看你还是不要混了。”

    当然,杨司锋有这么多人的帮助,还有这么多年的见识,不可能比田丕还差的,要不然他还真的白混了。

    田丕,作为赵佶最不受待见的女婿,他的能力不算特别的突出,但也不算差的,如果是个笨人的话,哪怕是赵佶最差的女儿,他这疼女儿的主也是绝对不会让女儿下嫁的。

    但是,田丕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对于不明白的事情,或者没有把握的事情,他绝对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这样的人,可能没有创造性,没有冒险性,但也绝对犯不了大的错误。

    更何况,杨司锋在齐东几个月,已经帮助齐东把规矩建立起来了,田丕只要照着做就不会有事情。就算错了,也是杨司锋制定的方略有问题,要打板子,也是先打他的板子。

    抱着不犯错误就是立功的心态,齐东还真的在田丕的治理下越来越繁荣,这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实现一个普通的县一年的税收收入了,试问别人谁能?光凭这一点,田丕也自认敢在老丈人面前硬气一回了。

    当然,就算张叔夜不提出来,杨司锋也要带老爷子去看看自己治下的景象的。

    在他的设想中,梁山未来将作为他的工业基地进行建设,因为这里虽然欠缺许多的原材料,但是这里有优良的水道,还有许多无主的土地,可以避免拆迁的麻烦,更主要的是,这里还有极丰富的工业水源。

    然后他打算将齐东建设成为一座娱乐城市,当然,给宋朝人提供更多的娱乐方式,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要利用那里濒临原来的辽国的地理优势,将那里建设成为一个三国融合的窗口和平台。

    他不敢奢敢太多,他希望在这个地方,逐渐淡化宋人、辽人和金人之间的界限。

    虽然三者目前都是生死大敌,都算是敌对方,但在来自后世的杨司锋来看,他们都是我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属于是可以团结的大多数。如果能通过不流血牺牲促进融合,他乐见其成。

    然后,在带着张叔夜走往辖下的某个村落的时候,杨司锋将李清照带来了十一个秀才,他想把这十一个已经无意科举的秀才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保正的事说了一遍。

    没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换来的,是张叔夜长久的沉默,然后张叔夜甚至忘记了抬步,似乎在看着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老夫先不说你这个主意的好坏,老夫也不知道有多少考不上科举的人愿意去尝试,但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是在玩火,你是在抢那些乡绅们的饭碗,你知道的,国朝的旨令都不下乡的,国朝就是靠那群乡绅们治理地方的,若是真的把他们给撤换了,你知道会带来多大的反响么?”

    “可是,一个不听朝廷号令的乡绅,对国朝又有多少意义么。一群只知有乡绅和地方豪族,却不知道有朝廷有皇命的百姓,他们还算是国朝的百姓么?”杨司锋认真地说,“所以,学生也不敢说学生这样就一定能成,但学生还是想试试,老师的话学生肯定会记住的,但学生还是以为,不去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老人说过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为了国朝的真正的统一,为了让大宋所有的百姓都成为真正的国朝子民,学生愿意一试。”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