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0章 为岳飞请开恩科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杨司锋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或者说一个恶魔。

    记忆中那悲惨的一幕总不时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挥之不去。

    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华夏百姓,都不想看到这一幕,因为林冲都说过了,就算赵佶再也不堪,可他也是咱宋朝的皇帝,就算他做得再不对,也应该是咱宋人去惩罚他去批判他。

    金国和女真和何德何能,凭什么可以处罚我们的皇帝以及皇帝的家人。

    虽然看似是赵氏皇家的屈辱,可赵家人他现在是宋朝的代言人,金国的做法,无疑是打在所有的宋人的脸上,只要还承认自己是宋人的,都是不可能接受的。

    更何况,赵佶现在还是自己的家人了,赵巧云还将是自己的媳妇儿,想想自己的女人将要面临那种屈辱的遭遇,杨司锋就会觉得阵阵的心痛。

    某一刻,他甚至有些后悔了,为什么非要等到十八岁才完婚呢,趁早把赵巧云娶回自己家里来,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

    可是,就算赵巧云没事了,他就能放任赵佶、赵楷、赵恒、赵枢,还有赵圆珠等人接受金人的侮辱么?

    不能啊,那些人既然是赵巧云的家人,自然也是他杨司锋的家人。

    他不确认因为他的到来历史会发生哪些改变,他也确认噩梦会什么时候降临,无论是作为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华夏的子孙,他都觉得自己应该未雨绸缪地做些什么才行。

    所以,想了想之后说道:“老师既然让学生这初出茅庐的小子去知扬州,想必扬州的任务是以安抚地方为主,清剿匪徒为辅。所以,学生以为,梁山军调去南方,只怕是大材小用了。而且,南方乃是温柔之乡,梁山军去了南方之后,若是失去了其血勇之气,学生这一番心血可就白费了。”

    “你小子,也就为师愿意相信你,北方可能会有大患了,为师是出于一种直觉,也不知道你年纪轻轻,哪里来的依据。不管那么多了,总之为师信你就是,为师也知道,你一直在为北方做着准备。可是,这种话也只能和为师说说,断不可和朝中其它人说起,他们真的会把你当疯子看待的,你知不知道,如今宋金两国有多好,你这种说法,可是和当前主旋律作对,是让你的老丈人脸上无光的事情。”张叔夜板起脸来教训道。

    赵佶确实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祖宗们都未能收回来的幽云十六州,在他的手中收回来了,尽管事实上人家是各自为政,根本没买宋朝的账,可好歹他们把那个每年都要上贡的辽国给灭了好不好?

    所以说,杨司锋若是公开说,金国是我们的生死大敌,一定要对警惕他们的狼子野心,岂不是破坏了两国的安定团结,还打了赵佶的老脸?至于说女真人本性是属狼的,哪怕早就看透了的人,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说透的。

    或许,只有当屠刀真正的落到他们的头上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的清醒过来。

    “好吧,学生会小心的,可是,学生的意思,还是将梁山军布置在北边一线比较好,西边已经有大名府作为倚仗了,因此学生有个想法,若是能把梁山军驻扎在真定府一带就好了。”

    因为林冲和鲁智深目前所在的位置,就在真定府的前方,原来宋辽交界的地方,也即后世的天津附近。只不过,这里目前还没有形成大的名字,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称呼这里为好,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几十个村子在结村自保而己。

    “哦,和老夫说说你的道理?张叔夜疑惑地问道。

    于是,杨司锋简短的把自己和林冲等人结义,以及林冲当初因故杀人,不得不外逃的事情和盘托出。

    “荒唐,”张叔夜骂道,“可随即又摇了摇头,罢了,也不能全怪你们,如果不是蔡京、高俅学些家伙不学无术,把持了朝政,也不致于逼得林教头逃奔他乡,差点酿成命案。林冲此举也算是自保,罢了,你告诉老夫也就罢了,老夫就当没有听到。国朝还是有律法的,他杀了人是要受惩罚的,只是希望他以后好自为之,不要再被有心人发现吧。”

    张叔夜虽然是个正派的人,却没有因此而穷究,看来,老师也象自己说的那样,是个依良心行事,而不是刻板的只遵律法的人,杨司锋听罢松了口气。

    于是连连点头道:“这个学生自然知道,学生也是今天才和老师说起,绝不敢乱说的,以前没有和老师说起,望老师不要介意才好。”

    “罢了,咱师徒之间就不必这些客套了,我能明白你的想法,你的建议也是对的,官家的意思,也想要经营幽云十六州的,只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堪用之人,你的那些义兄弟们可有合适的人选领军,你看如何是好?”

    “徐宁是教头出身,他练兵的本事那是没得说的,不瞒老师你说,梁山的兵士,虽然仍是京城的禁军出身,学生其实什么都没有做,都是徐宁练出来的。”杨司锋汗颜道。

    “你不要客气,你的付出老夫当然明白,咱们是文官,文官领兵,本来就只需要做好后勤保障,维持好军兵士士气,再做好赏罚分明就好,这些你都做得不错,要不然,同样的兵,为何在京城里只是一群摆设,但到了你梁山却能变为一副模样?至于行兵打仗的事,交给武人才行,那本来就是他们的强项,咱们什么时候都不要越祖代疱了。”张叔夜摆摆手道。

    还是老师是明白人啊,只是可惜的是,大宋朝其它的大臣甚至宰相们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他们读了许多书后,就能天下无敌了,经常将武将们指挥得团团转,甚至在朝堂上就把如何进兵给制定了出来,只要求武人照此执行就好,这样还能打赢仗才是怪事。

    也好在种帅累世都在西军中,靠着种家子弟扛住了西夏,这才有了一些话语权,可以不接受朝堂诸公们的瞎指挥。

    要是西边也象北方这样不停的扯犊子的话,大宋朝说不定早亡了。辽国厉害,他们以为西夏国就不厉害了?

    “武二哥、史三哥、杨六哥,这些都是只会奉命行事的粗人,让他们去和辽人打交道,他们就只会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就别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辽人了,曹五哥虽然圆滑一些,可是,他现在也挺享受这个县尉的位置,还在这里安了家了,我也不能不体恤他的想法。”杨司锋越想越觉得难受了。

    这么多兄弟,竟没有一个可以独掌一面的人物么?

    “老师,若是学生能早一点遇到岳飞就好了,只要早上一年,他就能参加今科科举,这样的话,统领这些武人们,就不怕没有个带头人了。”杨司锋遗憾地说。

    “你认识的这些人当中,虽然文臣武将各有千秋,但论及能独领一军的人物,还真的只有岳飞一个人了,可是,咱们绝对不能把他往武人堆里推啊,那是赶他去送死。”张叔夜皱眉道,“罢了,老夫既然信了你的鬼话,当然只能跟着你一条道走到黑了。咱们等不起三年了,今年年底,老夫会跟官家呈情,要求官家明年开恩科,一方面是给今年落榜的学子个多一个机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让岳飞能参加科举了。岳飞那小子靠谱,不象你小子科举一般,还是侥幸才能得中的,以后这般行险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

    杨司锋再次一脸黑线,老师你要夸岳飞就夸岳飞,没事总拿我来当反面例子干什么,我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差啊。都是你的学生,你可不能真的厚此薄彼。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