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2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何诗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药的研发当中。

    以前的她,虽然有杨司锋提供的大概思路,可她也只是单打独斗,所以,光为了凑齐一味咳嗽丸的药材,再加上其后的实验,她就足足花了半年还要多的时间。

    如今的她,忝为净资产拥有几十万贯的大药厂的董事长,还是技术总监,她手中有大把的资源,现在,她终于可以甩开膀子,齐头并进,一起展开几个项目的钻研了。

    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丸…顾名思义,光听到药名就能知道大概的意思了,至于再如何根据君臣佐辅的原理,加入其它配合的药剂,就需要她的团队去研究了。

    四大医家的资深大夫都加入了她的团队,若是再不拿出点成绩来,她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了。

    她也觉得自己不算违誓,她是真的把自己嫁给了伟大的医学事业,顺便,顺便舍身给了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医学技术的杨司锋,便宜这个坏男人了。

    可是,她可以确保无疑的是,若是其它任何男人也拥有这么多的医学知识的话,她一定是不会舍身于他的,绝对不会。

    而且,人家在一起,根本不是为了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好吧,人家可是为了更方便的钻研医学事业,人家是为医学在献身的。给自己想了这么个蹩脚的理由之后,哪怕没有什么名份,何诗琴就这样呆在杨府里,也觉得心安理得的多了。

    有了这个理由,心头对赵巧云的愧疚之心也淡了许多。

    “人家又不抢你的男人,人家可是为了方便医学的,那么多孩子和产妇的健康呢,人家不这么做,怎么好做事?”何诗琴暗暗安慰自己道。

    她只是有些惊讶的是,这个坏男人咋能知道那么多,不只知道那么多赚钱的诀窃,那么多各门的技术,那么多有特效的药方。

    唉呀,想起来就羞死人了,哪怕身边并没有别人,都忍不住把自己的脸盖起来了。可为何自己还有些极是期待的念头,莫非自己真的是那不知廉耻的女人?何诗琴一时也纠结了。

    当然,杨司锋根本不会知道何诗琴有过这么多的心路历程,他只是觉得,这个姑娘更温柔了,也更大胆了。

    事实上,扬州的许多百姓们仍在饿着肚子的。

    朝廷并没有继续拔付粮食进行赈济,现在流民们吃的粮食,部分是杨司锋厚着脸皮,跟宗良主政的梁山借的。

    至于已经集中了两三万灾民、流民的扬中县,则是由宋江出面四处采买的粮食。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宋江的八面玲珑了。虽然杨司锋还是不喜欢这个家伙的人品要,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的人缘确实是不错。

    听说这家伙有需要,许多江湖大豪们,甚至会主动借给他粮食,所以,宋江很容易就解决了城外那数外流民的口粮问题,其它的扬州百姓们,也只是日子不太好过一些罢了。

    扬州商人们部分的接受了杨司锋的话,他们回收了部分被他们赶出门去的工人们,毕竟他们也明白,现在只是暂时因为没有原材料,所以他们不得不停产。一旦恢复过来,他们还是得把自己家的作坊开起来的。

    现在花点钱把这些人养起来,一来在官府那里落下好印象,二来也落得个好名声,三来,也算是留下了核心的技术人员。

    当然,扬州官办的几家纺丝厂、织布厂、纺纱厂,现在还在日夜不停的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杨司锋以前见都没有见过古式的这些设备,可是,当旧式的设备摆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依托他前世的经验,他只需要适时的提出几个改进意见,那当然是能让人耳目一新,惊为天人的。

    然而,这些设备暂时是和这些商人们没有关系的。

    “你们要相信本官,你们这个时候不加入进来,以后官办的作坊,不说借用官家的力量打压你们,大家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竞争,到时候比你们的产品卖得便宜,质量还比你们好,你们可别说本官拉偏架。”杨司锋的话还犹言在耳呢。可是,他们不相信有这么能干的人,居然什么都能做得比他们好。

    他们可是有几十上百年的家族积累了,若是轻易的就被人家给超越了,那他们早就被啃得毛都不剩下。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人家杨司锋可是随身带着作弊神器的。

    杨司锋当然不指望一开始就让人们全部相信他的话,他只是想通过官办的产品冲击一下扬州的制作业市场,倒逼各个作坊业主们进行整合,进行联合,倒们采用新的技术,不能再固步自封了。

    “扬州,只需要三到五家的纺纱厂、纱丝厂、织布厂就够了,至于炼铁厂,只要一个就够了。别问为什么,因为本官喜欢。”当然没有人把杨司锋这句话当作真的。几十家作坊整合成三五家,怎么可能?他们会吃亏的。这也一定是那些狗官们给他们商家们挖的坑的。

    话说官府挖坑让商家个跳,又不是宋代都有,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的事情。只不过,宋朝的官府稍稍顾忌吃相罢了。

    可是,当官办的更廉价的纱线、麻布推向市场的时候,他们要是再不努力改进的话,那就只能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了。他们真的不能怪官府的,给了他们机会,而且,人家是按市场的规律在竞争的啊,这样又不是恶性竞争。

    到那时候,官办的工厂甚至可以不去从事具体的技术了,他只负责提供新式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就行了,至于具体的生活,交给各个业主就好了。

    现在乃是非常时期,官府不得不主导技术的革新,可是在真正参与到市场经济生产的时候,官府的身份总归是尴尬的。

    官府自己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对其它的工商业主们,其实是极不公平的。就算他们都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官府不从中间拉偏架,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因为就算是官办的事务,也是由人在操作的,是人就有私心,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干出破坏市场规律的事情出来,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虽然说现在的扬州人们还饿着肚子,可是,大家的干劲那是相当的足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就算饿着肚子,他们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个奔头了。

    杨知州和他的夫人都忙得每天里脚不沾地的,他们要是再不努力,对得住人么?

    就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扬州港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客人。

    正在督促新港口的建设,以期容纳越来越多的货船的杨司锋此时正在码头上,当看到船上走来的一位久违的老人的时候,不由讶然地说道:“胡老,怎么是你老人家带队呢。”

    “杨大人,莫非嫌弃老夫老了不成?”老胡面带不悦地说道,“当年廉颇六十出头,都曾放言,廉颇未老,尚能食饭。老夫今年才五十有三,怎么就能说老夫老了呢。”

    “胡老,切勿如此理解,本官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你可不要冤枉本官了。”杨司锋一脸惭愧地说道。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