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66章 三万黎民是种子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总督,虽然始于大明朝,但却在大清才推广开来,作为朝廷的派出要员,肩负督抚一省或数省的经济、民政、军务等事务的首脑官员。

    也不只有咱华夏才有总督,欧洲各国在世界各地殖民的时候,也会任命他们自己的人总督某块殖民地的军政首脑官员。

    而杨司锋所说的总督,显然和上面所说的不一样。

    如果说非要让杨司锋在历史上找个比照的话,他觉得罗芳伯的兰芳共和国,可以作为他们发展的蓝本。

    但是,如果他们公然的在海外建国的话,这里的老百姓们未必会答应。

    因为,就算这些老百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好,但他们对大宋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就算他们曾经受过了许多的苦,他们也会将原因归究于蔡京之流,而他们的皇帝则是无比清正廉明、体恤下情的。

    所以,他们如果在大宋之外宣布建国,说不定还真的有老百姓们自带饭盒,代表朝廷反对他们的。

    不能怪老百姓们无知,他们了解的信息有限,而且那些信自己还是赵桓等人反复的强加于他们的。

    所以,他们不会知道,大宋之所以有如今还算繁荣的局面,都是杨司锋和他的兄弟们打下的良好的基础,还有华夏百姓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又不知道赵家父子们到底有多阴暗,他们只会知道,每到过年的时候,赵佶会发给他们几个铜钱,让他们购买炭薪以越冬。

    他们就不会想到,赵家父子以花石纲或其它的各种名义,从他们手中搜刮而去的钱财,远远的是这些钱财的多少倍。

    杨司锋所说的总督,目前看来,大概相当于加强版的大宋宰相:责任更大,权限也更大。

    如果说其中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的上面再也没有一个需要大家跪拜的皇帝了,他的权力也不再来自于皇帝的授予,而是来自于大家的推举了。

    当然,如果老百姓们非要给自己树立一个让他们跪着的皇帝的话,他们遥拜一下几万里之外的赵家皇帝,也不是不可以的。只要赵家的皇帝们不来打扰大家的安宁生活,就让他们当个大家心目中的泥木菩萨,也不是不可以的。

    “杨大人这主意好啊,张大人,如今就你德高望重了,除了之外,还真的没有别的人适合了,你就不要推辞了,”宋江当即表态道。

    “也罢,以老夫现在的身体,再活个十年八年应该没什么问题,老夫便不推辞了,再替大家卖几年的命,权且当上一届,五年后,杨司锋,你这小子总不要再推辞了吧。”张叔夜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

    “学生还太年轻,这里还另有其人呢,”杨司锋摇了摇头,指了指宋江。

    “这个主意倒不错,老夫毕竟年纪大了,难免有些精力不足,宋江,你也不要客气,你先辅佐一下老夫,等五年后你来接掌总督职,你也干个两三届,估计也要退休了,到时候让给杨司锋,那时候他四十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看那时候他还能躲到哪里去。”张叔夜连连点头称是。

    众人也齐声说好。

    “这个主意好啊,从此以后,我们这里既不是老赵家的,也不是老张家老宋家老杨家的,是我们大家的,谁要是干得不好,大家都可以把他赶下去,让更能干的过来,这样,就不会再让他们老赵家一家人说了算了。谁说这天下就该他们老赵家当皇帝的呢,照我说,咱们这里没有一个皇帝,不也是过得好好的么。”武松激动地一拍凳子道。

    杨司锋听了,异样的瞥了武松一眼,谁说武松是个粗鄙的武人了?就他这句话来,有几个读书人有他这番见地啊。

    谁说咱们就一定需要一个皇帝了,没有那谁给咱们当救星,咱们就真的活不下去了么?事实已经证明了,所谓的皇帝,经常给大家添堵,成为大家的灾难的根源而己,凭什么还要忽悠大家对他们磕头行礼呢,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勇气,就凭他们一个姓,就想要老百姓们对他个下跪,还要无条件的供养他们,还要忍受他们的欺负和盘剥,凭什么啊。

    真的不能小看了当代人的智慧啊,杨司锋只是抛了块砖而己,没想到就引出了这么多的玉出来。杨司锋可以期待,只要大家坚持这种理念不动摇的话,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民们,将比本土的同胞们发展得更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远在几万里以外的同胞们,他们能感受到这份沉沉的压力么?

    只要这种理念形成了,就算杨司锋到时候不来这里当总督,无论换作任何一个人,只要继续坚持这种风气下去,杨司锋可以想见,就算凭借他们这几万人,他们也可以把这里建设得繁荣富强的。从此以后,欧洲人想来这里为所欲为,那就没可能了,这里,以后将成为华夏人在海外的又一片生息地和人间天堂,和他们没啥关系了。

    杨家仆妇们饭剩饭剩菜撤走了之后,又端走了茶水,就着大家都在,算是把目前最关键的事情给议定了。

    这时候,张叔夜才有空说出,他为什么在大宋拖到现在才来的理由了。

    “你们以为黄文达和呼延庆那两个是什么好东西?”老张胡子乱颤地说道,“他们巴不得将人都留下来,好建设他们的小王国,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离着大宋那么近,想要补给的话,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若是老赵家的子孙不是那么混蛋的话,要是把东北都拿下来,和呼延家的北海郡王国连成一片,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可我们呢,我们孤悬海外,走一趟都是拿性命在博了,有多少人死在了半路上了,你们不知道,老夫可是知道的。可是,咱们以后就只能靠这三万人作为种子了,这这么大的地方开枝散叶了,以后想再回一趟大宋,只怕都是非常的艰难了。咱们这些人都很宝贵啊,可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而且,大宋的老百姓们越过越好,也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跟咱们跑几万里海路了,你说他们那两个混蛋,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