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67章 不学习就会挨打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这还是张叔夜第一次在大家面前提起他们一路上的伤亡了。

    当然,在座的许多人都是和杨司锋一路来的,杨司锋一路上也很小心,所以,一共也只损失了不到一个巴掌多的人丁。

    可张叔夜负责的这几次长途运输,总共损伤的人丁,保守估计都是一千人以上。

    当然,如果是在战场上,死伤这么多人,一点都不算什么。可这是在和平的时期,就这样损失了一千多个人,杨司锋从情感上还是不能接受。

    虽然说成大事者不拘小格,杨司锋也知道,更多的人手也意即着他们能更加牢靠的将这片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可是,象张叔夜那样的疯狂的事情,杨司锋还是做不来。

    因为,以同样的船只同等的运输能力,杨司锋带过来的人,也只有两千稍稍出头而己。

    而张叔夜则是,以相同的船只,足足送过来了五千多人,这么多的人挤在这几艘船上,其还要面对最长连续达一个月的海上航行,路上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好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如今,他们就将踏实的静下心来,好好的建设他们的新金山了。

    杨司锋也可以相信,随着他找来的几样高产物种的推广开来,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而且,大家已经在琢磨着,如何利用金山周边低洼的地方,开垦出一些稻田出来,就是说,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了。

    杨司锋还琢磨着,或许,如果自己不再往西走的话,是不是可以静下心来,攀爬一下科技树了。

    来到这个时代七八年了,每当他想着手做这些事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突然发生的事情,打断他的计划,让他的许多的计划,不得不半途而废,现在或许可以重新开始了。

    不过,有些不太美好的就是,如今的移民当中,大多数是普通的老百姓,识字的都没有几个,这让他们想就着现有的人口建立几个州县起来,都变得十分的困难。

    别的不说,先在移民当中征集一些匠人,把赵巧云等人捣腾的纺纱机给整出来,也是一件大事。因为,经过对比了之后他们发现,这里的长绒棉,确实比李清照当初从川中取来的棉花的种子,更加的适合纺纱一些。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起李清照当初的先见来了。

    他们过来的时候,虽然人没有装几个,但是,各样的工具却让他们带来了不少:比如铸造铁锅的炉子风箱、做木工的工具、泥水匠用的砌刀、纺纱机织布机,还有各种农具等等,现在都能派上用场了。

    移民当中的匠人不太多,还好这是在比较重视技术的宋朝,虽然匠人们私自制铸铁什么的都是违法的行为,但朝廷管得不太严格,所以,还是让他们找出来几个会炼铁的师傅。

    也只能让他们一边做一边学了。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能从宋朝得到补充,他们以后需要用到的农具、菜刀,甚至还有武器,都需要靠自己打造了。

    印第安人也会炼铁,但是,杨司锋看过他们的铁器的质量之后,直呼他们作的是山寨货,宋人只需要把他们的铁器收回来之后,重新铸造,再卖给他们,都能赚上一倍的利润,他们还感恩戴德的。

    可惜的是,他们虽然发现了金矿,目前为止却还没有发现大型的铁矿,看来,勘探周边的矿藏,也要列入他们的工作计划了,靠这三万多人,他们还是有些人手不够。

    其实这里不只三万人,将近有四万人了,张叔夜听说了周二桂的计划之后,当即决定,给周二桂至少配给一万的人口,要不然,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在那边立稳脚跟了。这一点,张叔夜可比宋江看得远,他们指望不上大宋朝帮他们撑腰了,便只有靠自己人团结一致了。

    杨再成夫妇俩沉浸在众多儿媳妇的孝敬,以及三十几个孙子孙女的哭闹声中,虽然这么多孙子孙女,让他们目前还有些认不清谁是谁,可他们似乎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此时,除了他们的孙子,也不再提其它的任何事了。

    父母亲经历了这么远的历程,好不容易再来到这里,还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故土,毕竟,在这个年头,五十多岁,已经算是高寿了,所以,杨司锋再也不提继续西行的事了,当他静下心来,也决定想办法帮助赵巧云,尽快把新式的纺棉纱机给造出来,而且他还说了,等这种纺纱机造成了,就将它命名为巧云纺纱机,不叫珍妮纺纱机了。

    把赵巧云给感动得,哪怕现场还有别的人,当众就给他亲了几口。这对于一向矜持、一向谨守皇家礼仪的赵巧云来说,可真的是十分的难得了。

    赵巧云当时也是太过激动,也没有留意到,这一幕让金英看到了,非要缠着杨司锋,也要来这么一下。

    正当杨司锋尴尬之时,杨再成咳着走来,金英这才讪讪的走开。话说,香香来到这里之后,杨司锋为了补偿香香这一年多的辛苦,这几天都是在陪着香香了,也难怪金英会如此的幽怨。

    面对赵巧云这份沉重的奖励,杨司锋也是倍有劲儿,亲自跑到移民当中,找了几个木工师傅和纺纱师傅了来,果然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只花了三天时间,他们就把纺纱机造出来了,就等着棉花在金山大量的种植开来,他们就可以让所有人都穿上舒服的棉衣了。

    把赵巧云喜的,甚至鼓起勇气偷偷的告诉杨司锋说,为了表示她的感谢,就算他再想来一次三人行的话,她也决定从了他了。可是,随着家里的妻妾越来越从,杨司锋现在每天都没有休息,虽然这样想起来很好,但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他还是拒绝了云儿的好意了。

    光一个越来越疯狂的李清照就让他招架不住了,他哪里还敢逞强,还是低调点好,他还想多活几年呢,可不敢和老张比能耐了。

    大洋岛上,阿伊努族的人也终于抵达了,足足比张叔夜等人晚了五六天之久。

    杨司锋没有想到的是,还能在这里见到秦发老头子。这老头子都快六十岁了吧,可杨司锋见到他的时候,怎么觉得比起几年前初遇到他的时候,似乎还年轻了一些。

    一见到杨司锋,秦发就赶快迎了上来,都没有理会他的儿子秦奋,自己解释道:“大人,朝廷已经容不下我们了,还说要收回扬州的造船厂,可是,造船厂明明是您的钱修建起来的,一点不关朝廷的事啊。这不,小的知道拗不过朝廷的大腿粗,把大家伙都叫过来了,咱们在这里,照样可以造船。”

    “辛苦大家了,先不忙着造船,先好好歇息一下吧。”杨司锋感概道。

    连远在桃花岛的父母都呆不下了,朝廷容不下一个造船厂,再也正常不过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赵家人看来,杨司锋家就是他们老赵家的,要是秦发不给的话,他们找个由头,把船厂没收了,再随便找个什么由头把秦发给毙了,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种事情,天朝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过。试问,明明是眼红人家的钱财,结果还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人家给灭了的事情,在天朝还少了么?比如,非常有名的那什么洒。

    “老头子没事,一路上都在睡着呢,都是那些混小子在开船的,老头子还壮实得很呢,”秦发不以为然的摇摇头道,“我听说,大人还要继续往西行,大人打算什么再出发,老头子也想学学那什么威什么斯的人造船呢。”

    “还真的要走啊,”这老头子干劲这么足,还吓了杨司锋一跳。

    “这话可是大人以前告诉我们的啊,不学习就会落后,一落后就会挨打,咱们好不容易有出来学习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秦发老头子理直气壮地说道。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