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科举

作者:雪球S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贵妃虽然说了她,倒也把她的意思传达给康熙。“太子妃觉得毓庆宫事情本也不少,还有弘曦阿哥跟明霞格格要照顾,她分身乏术。”

    康熙只思虑几秒便点了头,这点是他没考虑清楚,忘记俩孩子还小。嬷嬷们在尽心也不如亲额娘照顾的好。

    再则他最近忙的晕头转向,也不想为了这点小事费心。

    这两年噶尔丹一直不断骚扰其他部落,与大清摩擦不断,朝廷不断派遣大军镇压,然噶尔丹气焰仍旧嚣张不断。

    康熙已经决定再次御驾亲征,这一回她誓要把噶尔丹给灭了不可。比起前朝正事儿,后宫这些都不算什么。

    原本他也不是打算让石姝瑶现在接手,只是想着他走后胤礽会代理朝政。前朝有太子看着,把后宫交给太子妃比贵妃她们管着更顺手。

    康熙并不是真的糊涂,他早看出来,太子对太子妃感情不一般。他这个儿子身份高为人傲慢,即便是贵妃有时候也不会给面子。

    有石姝瑶在,看在太子妃跟俩孩子的份上,太子多少能收敛一些。

    再来便是,贵妃近几年身体不错,她有沉吟后宫多年,对后宫的事情知之甚详,刚好可以教导太子妃。

    既然当事人不愿意,他也不去做这个恶人。

    康熙只道:“朕走后,后宫若有什么你拿不定主意的事儿就去找太子妃。朕看得出来,也就她能治得了保成。”

    说到这,他自己都笑了。

    随着对石姝瑶的了解,他越发觉得这个太子妃换的好。石婉淑那丫头即便品行没有污点也不适合太子。

    太子啊,真的是被他从小给宠坏了,他向来吃软不吃硬,偏石婉淑是按照标准大家主母教导的,她最注重规矩、端庄。

    若太子没错还好,一旦太子犯了错,以石婉淑是绝对劝不了太子的,相反她还会激化矛盾。

    石姝瑶则完全不同,这丫头同样是个娇小姐,且她很懂得‘示敌以弱’。跟她在一起,被拿捏的那个人只会是胤礽。

    能有个人管住太子,康熙是高兴的。石姝瑶又不是多事的人,她很有分寸。一个聪明且能在关键时刻管住男人的女人,虽然这个被管住的是他儿子,客观上来讲他还是欣赏的。

    所以,他才会给贵妃支招,若不小心跟太子起了冲突,就去找太子妃。

    那丫头绝对能灭火。即便她不能,还有俩孩子呢。

    胤礽对俩孩子那么喜欢,就算是看在孩子的面上也会退让。

    二月,太子妃册封仪式过去没多久康熙便御驾亲征噶尔丹,留太子摄政。原以为这次去又要许久才回来,却不想才过了俩月,康熙便班师回朝。

    康熙可不是灰溜溜回来的,这次出征清军士气大涨击败了准噶尔部,叛军头子噶尔丹都被逼得自杀了。

    没了噶尔丹,准格尔部就是没牙的老虎,康熙整个人都轻松下来。

    因着噶尔丹过世,他甚至还率领百官祭拜了天地,可见噶尔丹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除去噶尔丹等于是除去一个心腹大患,恰逢今年又是大考之年,康熙心情格外舒畅。

    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考中者即为举人,也只有成为举人才能参加明年二月的会试,待到得中便是‘天子门生’。

    大清对科举一向很重视,每年秋闱之后京城便会涌入一大批学子。满人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崇尚武力而非文化。

    自打满人入京,随着时间流逝,京城往来最多的便是衣着华贵手提鸟笼的纨绔之人。

    今年不同,自八月乡试开始,京城陆陆续续涌入一大批文人骚客,往来间听到最多的都是文绉绉的‘之乎者也’。

    三阿哥胤祉最喜汉文化,每到这个时候便是他最兴奋地时候。往年他年幼只能看着,今年还没到八月他就去求了康熙想做今年乡试的主考官。

    他最想去江南,看一看有名的‘才子之乡’。

    可惜,康熙并没有答应他。不过康熙虽然没让他去往江南做主考官,却把直隶主考官的职位给了他。

    得知三阿哥要去做主考,石姝瑶来了兴趣,佯装好奇的看着胤礽,“殿下,监考很好玩儿吗,怎的三阿哥如此执着?我听三弟妹说,皇阿玛允了他之后,整个人高兴的像个傻子。”

    胤礽给了她一个脑瓜崩,没好气道:“科举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说好玩。三弟那人就是个文痴,而科举是最能结交文人骚客,与之谈天说地的时候,换做你是他,你会如何?”

    见石姝瑶双手捂着头可怜兮兮的看着他,他又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

    他知道自己那一下并不重,石姝瑶现在都是在装样子,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与心。

    “前几次科举,三弟就曾求过皇阿玛让他去江南,皇阿玛以他年幼还未成婚唯为由拒绝了。如今难得皇阿玛松口,他这样已是极好。”

    说到这里,胤礽有些可惜。

    石家也算是书香世家,他岳丈当年也参加过科举还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听闻她两个小舅子学问做的亦是不错,原本也是打算近两年下场的,可惜被石华善的死给耽搁了。

    好在他俩小舅子年岁尚幼,即便是三年后再来参加秋闱也能算得上是青年才俊。

    石姝瑶单手托腮,问道:“那殿下你有做过监考官吗?听说秋闱也不是那般容易的,要考许久呢。”

    胤礽摇头,“我虽未曾监考过,对秋闱却也知道一二。”

    紧接着他便给石姝瑶讲起来。

    秋闱、春闱是科举最重要的两场考试,都是三年一开科。一场在各省省城定在秋八月,过了之后来年二月参加春闱。

    京城作为天子脚下单独算作一份,但凡京城人士不管乡试会试都是在京城参加。且因其是天子脚下,贵族子弟较多,与其他省份比起来条件要好很多。

    秋闱需要进行数天,这段时间大家都要住在考场。别的省份考场只会给提供热水,需自带干粮。放了三天的干粮不是干嚼便是泡着热水凑合,吃的相当差。

    逼仄的地方住上好几天,再吃不好,精神可想而知。

    京城这边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会给考生提供热水,还有干粮。毕竟都是‘娇贵人’,考场提供的干粮不单是热的,有时候甚至是肉饼。

    单从吃食上看就比其他地方好太多了。

    石姝瑶蹙眉,“这也太不公平了。”

    胤礽轻笑,“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公平可言。”谁让这是在天子脚下,皇城根有点特权不是很正常。

    只要不是太过出格,皇阿玛都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装作没看见。

    当然,也仅限于此,其他方面特别是考题还是要做到一视同仁的。

    “那为何不在全国都推行这个政策呢?京城才多大点地方,若说才子肯定是地方上更多一些吧?而且我觉得比起京城,那些地方上考进来的才学更好一些。”

    天子脚下肯定比别的地方要好,包括教书先生。往往别人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身在京城你只需要付出三分便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本就够不公平的,偏偏还在这上头搞特殊,就不怕那些人有意见?

    须知嘴不留情便是文人那张嘴。

    胤礽不在意道,“那又如何?你难道没发现,京城的官儿即便是四品有时候也比地方上二品更‘尊贵’,面子更大?”

    说完这些,他又觉得好笑,“算了,朝廷上的事儿你不懂也很正常。”

    石家虽然是汉军,她家跟皇室有联姻,在京城也算得上是贵族,寻常走动都是跟世家大族,谁敢不给他们面子。

    石姝瑶作为石家的千金小姐不知道这些很正常。

    况且,京城虽有特例,在皇城根监察也严格,断然不敢有人用此种方法作弊。地方上?谁敢保证。

    胤礽见石姝瑶似乎对秋闱很感兴趣,趁着康熙心情好的时候,提出想要带着石姝瑶出宫走走。

    “如今京城来了不少文人墨客,正好让太子妃沾染点文人的儒雅之气,省的她如此跳脱。再说她入宫这几年从未出过门,只是在京城逛一逛,也省的她整日看着同一片风景腻歪。”

    于胤礽来说,石姝瑶终究是年幼的,性子活泼在正常不过。她这个年纪最喜欢的应该是四处走动,而不是被困在某一处。

    他喜欢的是鲜活的她,不想她最终变得跟后宫其他后妃一样,如一潭死水。

    当然,康熙是皇帝,他想要带着石姝瑶出宫需要得到他的认可。想要让康熙认同,他就需要想个完全的理由。

    康熙并没有为难他,当即就点了头,“去吧,换身衣裳早去早回。”

    毕竟是太子妃,还是需要注意影响的。康熙可不希望明日满案几上都是弹劾太子妃‘不守妇道’的折子。

    胤礽大喜,当即就要回去告知石姝瑶这个好消息。康熙又把他叫回来,“回来,你们俩都出去了,弘曦兄妹俩无人照顾,你把人送乾清宫来。”

    胤礽狐疑的抬头,他怎么觉得皇阿玛这么好说话其实是为了弘曦呢?

    错觉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