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2章 渔阳鼙鼓(中)

作者:江中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嘟嘟嘟嘟~~~~

    悠长的牛角号声在奔腾咆哮的渔水河畔响起,九万东胡大军犹如漫过堤坝的洪水一般涌向渔阳城。东胡大军的前锋有两面鲜红的战旗,一面战旗上绣着金鹿一面绣着金色的熊,不用问金鹿战旗代表着东胡拓跋部,金熊战旗代表的则是东胡苏仆延部,拓跋鲜瑜和苏纳海两位大首领自然也是东胡大军的先锋大将。两人各自率领两万人马,他俩的职责是扫清渔阳城外的所有障碍,顺势包围渔阳城。

    在拓跋鲜瑜和苏纳海身后十里远的地方就是东胡王捉鹿率领的东胡主力大军,在东胡主力的中间一杆鲜红的金鹰大纛迎风飘扬,这杆大纛又高又大比围着它的纥骨部红色金豹战旗、丘力居部的红色金虎战旗高一头大一倍,至于其他部族的战旗比纥骨部、丘力居部的还小围在东胡金鹰王旗周围就像是草原上一朵朵无名小野花一样不引人瞩目。

    东胡大军一路走来没遇到任何抵抗和阻击,这让东胡王捉鹿很是得意,但是当东胡大军靠近渔阳城之后,捉鹿的得意没有了。在见到渔阳城之前捉鹿已经凭借自己的想象把渔阳城尽量想象的高大雄伟,但是当他策马奔上渔水河南岸高处远眺渔阳的时候,捉鹿还是被眼前的这座巨大的城垣和完善的城防体系震惊了。

    渔阳城的城墙以及防御体系参照榆林塞的标准,但却并未生搬硬套。因为渔阳城所处的位置和榆林塞有所不同。榆林塞可谓占据咽喉要地居高临下,而渔阳城则地处平原和燕山山脉交界处,也就是说虽然占据的也是咽喉要道但渔阳城所处的位置地势平坦。应该说这对防守一方而言不是很有利。但是一条宽阔湍急的渔水从渔阳城边上擦身而过并绕着渔阳城转了个弯,恰好将渔阳城的北面完全堵死。因此要想攻打渔阳城必须渡过渔水从南面或者西面发起进攻。在修建新的渔阳城的时候,白宣成分利用渔水之便给渔阳城加了两道宽达五丈的护城河。

    秦尺一尺相当于23.1厘米,一丈十尺也就是2.31米,五丈相当于11.55米,这个宽度就算是万里马拼了老命也跳不过去。这还不算啥,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渔阳城的城墙修筑时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战车大型弩炮和攻城弩运送起来也是绰绰有余。渔阳城的城墙高达六丈,顶宽五到六丈,底宽六到七丈,周长约有三十里(约13500米13.5公里),这个规模可比燕国时期的渔阳城大了十倍不止。这就好有一比,捉鹿的祖先们攻打的渔阳是一座小土坡而捉鹿面前的渔阳则是一座大山,这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古代的城池的城门既是进出的交通要道也是攻防双方争夺的于防护的要点。渔阳城只有四座城门,东有长乐门、西有安定门、南有永宁门、北有安远门。每座城门都如同远古巨兽趴在地上,当城门洞开时犹如巨兽张开了巨口。每座城门上都有城楼三重包括闸楼、箭楼、正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

    渔阳城的正楼高十四丈(32米左右),长十九丈(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整座城楼巍峨壮观实用当中又不失美观。

    渔阳城的城墙防御体系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设施。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垛墙上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城墙每隔五十余丈(约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

    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弩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这样的马道共有11处连接各处方便骑兵随时蹬城作战。除此之外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城外的两道护城河构成了两道防线,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出,晚上升起之后就断绝了进城的道路。其中最外一道护城河上的吊桥是中断式的,也就是说这座吊桥一半固定一半可以吊起,可有效迟滞敌军,发挥第一道护城河后面战壕的作用。而第二道护城河就在城墙前面,这吊桥的升降就用闸楼控制。除闸楼之外城门外还有间楼(也叫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

    闸楼后边是箭楼,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瞭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其作用是:若敌人攻进此处,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自然是正城门了。

    除了城门设防严密外,城墙四个拐角的角台上还修有角楼,作用是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如此高大严密厚实的城墙加上密布其上的弩炮、攻城弩还有密密麻麻的弓弩手,再加上两道护城河以及护城河后面的可以布置兵力又能栽满木刺或者铺满易燃物的壕沟,让整个渔阳城就像是一只浑身披着坚硬铠甲铠甲上还长满倒刺的怪物,看起来是如此的狰狞可怖。

    捉鹿在离着渔阳城还有七八里,在这个距离上看渔阳城都有一股被震慑的感觉,而此时在第一道护城河边上的拓跋鲜瑜和苏纳海直接就变成了木头人。

    不到渔阳城楼跟前不知道人的渺小,即便是骑马站在第一道护城河边上看渔阳城都需要仰着头,这种威压不是一般的大。苏纳海咽了口唾沫对拓跋鲜瑜说:“这哪是一座城,这就是一座山啊,怎么打?”

    拓跋鲜瑜黑着脸说:“打个屁,不想让咱两家都死绝咱就不能听大王的。苏纳海,你留在这我去清剿周围的秦军。”

    苏纳海:“你给我站住,你留着我去!”

    拓跋鲜瑜:“你不听我的是不?那以后咱俩谁都别理谁!”

    苏纳海:“小舅子,姐夫听你的。可是,你不能把姐夫留在这送死。”

    拓跋鲜瑜:“你傻呀,装病,装死都行啊。”

    苏纳海:“装死不行,装扶受伤吧。”

    拓跋鲜瑜:“行,你留这我走了,对了,让我外甥跟着我,免得大王见你负伤逼他们送死。”

    苏纳海:“小舅子就是小舅子,关键时刻还是向着姐夫的。儿子们快跟着你们舅舅走。”

    苏纳海的六个儿子跟着拓跋鲜瑜转道去了城南,苏纳海一声令下两万大军展开封锁西城。

    苏纳海在一帮举着盾牌的亲卫的保护下,战战兢兢的靠近护城河上的吊桥,他去干嘛呢?去找负伤啊,对面壕沟里可是趴着秦军的。凭借秦弩八百步的射程,隔着护城河绝对能把苏纳海射个对穿,这怎能不让苏纳海战战兢兢。

    苏纳海:“喂~~~,喂~~~~~”

    对面:“有话说有屁放,喂个球嘞!”

    苏纳海:“我是东胡左将军苏纳海,奉伟大的草原之王捉鹿之命来此告诉你们,你们被包围啦,速速开城投降!”

    对面:“滚你娘咧!”

    嘣,嗤!一只透甲锥激射而至噗的一声穿透挡在苏纳海面前的亲卫的脖颈之后,那带着鲜血的透甲锥直接刺入苏纳海右侧的腮帮子。苏纳海顿觉右脸一凉一热他下意识用牙一咬只听咔嘣一声,苏纳海的槽牙差点没蹦碎,原来他一下咬住那只三棱透甲锥。也幸亏是他咬住了,不然这支透甲锥绝对可以贯穿苏纳海的咽喉,到那时就不是装负伤而是真的魂归天国了。

    “快跑哇!”

    剧烈的疼痛让苏纳海喊出了这一句,亲卫们拖着苏纳海抱头鼠窜。半截吊桥上只剩下那个倒霉的亲卫躺在桥板上不停地抽搐,从他咽喉处流出的鲜血滴滴答答的掉进了河水中。

    当捉鹿见到苏纳海的时候,被苏纳海的惨样吓了一跳。东胡的医术不咋地,换句话说东胡人受了重伤的时候基本上没啥治疗手段,一靠忍二靠命三靠壮,能忍住命够硬体格够强壮大概有三四成的希望能活命。

    那一弩箭将苏纳海的右侧面颊从嘴角到耳根整个撕开,不用苏纳海张嘴捉鹿都能看见苏纳海最后面的槽牙和血刺呼啦的牙床,苏纳海现在的样子就跟一个活鬼差不了多少。

    捉鹿:“苏纳海你回帐好好养伤吧,没事不要随便出来尤其是晚上。你的人马归我调遣,拓跋鲜瑜呢?”

    苏纳海:“他去肃清周围秦军了。”

    捉鹿:“扯,秦军都在城里,城外哪有秦人,那小子就是个奸懒馋滑的货色,哼!来人,传命拓跋鲜瑜,主攻南门!”

    苏纳海:“大王,南门打不得,那里的城墙比这还高还厚,秦军比这还多哇!”

    捉鹿:“你亲眼所见?”

    苏纳海:“呃,没有,我猜的。”

    捉鹿:“滚!传令,转道南门!”

    嘟嘟嘟嘟。五万东胡大军调转方向直奔南门而去。渔阳西门安定门城头上忽然号旗摇动,一匹快马直奔南门永宁门而去。

    王离:“敌军主攻永宁门,全军备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